自然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投入了一些资金比如搞土地平整、围挡之类的前期工程。之后把土地转让出去,该自然人在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除了扣除取得土地支付金额、实际发生的开发成本、与转让有关的税金以外,究竟是扣除房地产开发费用(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金额和开发成本之和的10%),还是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宣传提纲》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10号)第六条第二款扣除开发成本的20%(注:不是财政部规定的取得土地支付金额和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还是两者叠加扣除?
回复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8号)第六条规定,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二)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三)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四)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五)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5〕6号)第七条规定,条例第六条所列的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具体为:(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是指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以下简称房增开发)的成本,是指纳税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以下简称房增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包括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附着物拆迁补偿的净支出、安置动迁用房支出等。前期工程费,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质、勘察、测绘、“三通一平”等支出。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以出包方式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以自营方式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包括开发小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环卫、绿化等工程发生的支出。公共配套设施费,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开发间接费用,是指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三)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费用),是指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 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 ……(五)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是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因转让房地产交纳的教育费附加,也可视同税金予以扣除。(六)根据条例第六条(五)项规定,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加计20%的扣除。
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宣传提纲>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10号)规定,第五条……(六)加计扣除。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第六条……(二)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投入资金,将“生地”变为“熟地”转让的,计算其增值额时,允许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地价款、交纳的有关费用,和开发土地所需成本再加计开发成本的20%以及在转让环节缴纳的税金。……
需要提醒的是,房地产开发费用是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如果仅仅是把“生地”变成“熟地”的过程,则不涉及开发费用的扣除问题。
我们公司名称在9月份已经变更了名字,并在税务机关做了变更,10月份收到了一份普票和一份专票都是公司原来的名字,我们公司只是名字做了变更,税号没有做变更,麻烦问一下,这两份原来公司名称台头的发票可以抵扣吗?
回复如下:
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7号)第二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在开具发票时,必须做到按照号码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发票专用章。
请问,自助复印收取的复印费收入税率是多少?
您好!您所咨询的问题收悉。但由于您的问题过于笼统,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答复,建议您补充问题再次提交。补充问题时要明确一下您的身份、要问的税种,假如要问增值税的问题,需要明确您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个人销售货物,税务局代开发票,支付单位需要代收代缴个人所得税吗?
回复如下:
个人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关于代开发票环节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8号)文件规定,现就湖北省代开发票环节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以及其他自然人等)取得应税所得申请代开发票时,税务机关和委托代征单位在代开发票环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您好,我公司在酒店举行营销会议,酒店给我公司分别开具了会议费,餐饮费和住宿费发票。请问因此会议发生的餐饮费和住宿费发票能同会议费发票一同计入公司会议费中核算吗?还是按业务招待费核算?
答复如下:
税法对会务费没有规定相关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具体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在会计处理中的核算,建议参考会计制度规定。
一名大学生,2019年6月毕业,7月份自己开了一个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可以免税三年,请问,免税截止时间,是21年12月31日,还是22年6月30日?或者是其他时间?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名大学生是20年1月份开了一个个体工商户,还能申请免税吗?
上述人员具体包括:..4.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的学生;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如果是2019年6月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免税截止时间应该是22年6月30日。不是毕业年度就业的,应该不适用该条。建议提交您的实际情况请主管税务局判断。
我公司2018年12月收到供应商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时收到发票后我公司已经入账,但并未认证;于2019年4月发现该发票开具错误,无法认证,该票据销货方同期开具了红字发票。要求我司将2018年12月的原票原件退回换取2019年4月的红字发票,如不退回原蓝字发票原件,无法提供给我们对应的红字发票,但我司已将原票入账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了财务报表,如原票退回将导致我公司2018年财务数据无对应原始凭证,使得财务数据异常。我想咨询税务机关,原蓝字发票我司是否必须退回给销货方呢?如须退回,我司2018年的应已什么票据入账?如不须退回,我们有何途径可以取得对方开具的红字发票呢?
企业收到机场给的包机补贴款,是否涉税,如涉税,相应的税率是多少?
回复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确认期限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5号)规定:“七、纳税人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与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收入或者数量直接挂钩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纳税人取得的其他情形的财政补贴收入,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本公告实施前,纳税人取得的中央财政补贴继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财政补贴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2013年第3号)执行;已经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可以按现行红字发票管理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将取得的中央财政补贴从销售额中扣减。
本公告第一条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至第七条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以下称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
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3号)规定:“第二十六条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一、财政性资金
(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三)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本人住在单位集资住房中,但房子产权依旧属于单位,本人与单位签署的合同标题不是租赁合同,但合同内容有“以息代租”的字眼。具体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付给单位10万元,单位将某一套住房给我居住,在我退房的时候,单位只退10万元房款,期间10万元产生的利息就作为房子的租金交给单位。请问这样我属于专项附加扣除中住房租金税前扣除的范围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单位有青年公寓租给单位职工,租金按月在工资中扣除,请问这个是否也属于专项附加扣除中住房租金税前扣除的范围吗?
答复如下:1.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规定定额扣除。您本人“以息代租”租赁单位集资住房要以法律文本即“租赁合同”为判断依据;2.您单位将青年公寓租给职工并收取租金的情形,如符合规定可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1.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2.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3.纳税人应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
A房地产公司购买在建工程项目后续开发并销售,A房地产公司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取得的在建工程转让成本能否加计20%扣除,若不能加计扣除是否有相关政策文件支撑?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宣传提纲》的通知
国税函发〔1995〕110号第五条(六)加计扣除。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
六、具体计算增值额时应注意什么?
在具体计算增值额时,要区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取得土地或房地产使用权后,未进行开发即转让的,计算其增值额时,只允许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地价款、交纳的有关费用,以及在转让环节缴纳的税金。这样规定,其目的主要是抑制“炒”买“炒”卖地皮的行为。
(二)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投入资金,将“生地”变为“熟地”转让的,计算其增值额时,允许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地价款、交纳的有关费用,和开发土地所需成本再加计开发成本的20%以及在转让环节缴纳的税金。这样规定,是鼓励投资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房地产开发。
(三)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进行房地产开发建造的,在计算其增值额时,允许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地价款和有关费用、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和规定的费用、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并允许加计20%的扣除。这可以使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有一个基本的投资回报,以调动其从事正常房地产开发的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5〕6号)第七条(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是指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
(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以下简称房增开发)的成本,是指纳税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以下简称房增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